票房分賬或超光線傳媒2023全年營收。
南豈珵
上映僅第九天,《哪吒2之魔童鬧海》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首——截至2月6日12時,《哪吒2》總票房超過2021年《長津湖》創下的57.75億元的票房記錄。
而在打破中國影史票房紀錄后,《哪吒2》)還在狂飆。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7日0時,《哪吒2》票房已經超過62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北美票房,進入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前二。同時燈塔專業版AI票房預測,《哪吒2》或將沖擊“90億俱樂部”,總票房將達到95.37億。
《哪吒2》的高歌猛進,無疑使出品方光線傳媒成為大贏家。
而這還不是最終數據。
以燈塔專業版AI預測的95億元測算,按照電影票房分配一般原則,投資方獲得約40%的票房分賬,若與導演餃子的公司五五平分,分賬比例為20%,光線傳媒可分賬約20億元。
如此利好,投資者們用腳投票。
春節后首個交易日,光線傳媒開盤即漲停,市值一舉突破300億元。2月6日,光線傳媒股價再度漲超18%。截至2月7日收盤,光線傳媒股價報收13.96元/股,最新市值達409.5億元。
分賬或達到20億元
根據貓眼專業版資料,《哪吒2》出品公司共有5家,其中除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和成都自在境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導演“餃子”所屬,另外三家出品方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北京彩條屋科技有限公司都屬于光線傳媒。
光線傳媒可謂一家獨大,而這主要源于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對《哪吒2》的信心。
早在2023年,王長田就曾言“希望《哪吒2》票房帶動中國電影票房進入70億時代”。2024年微博之夜上,王長田更是自信地表示,“系列電影要超過第一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哪吒2》是全方位超越了《哪吒1》”。
如此的信任換來的回報是豐厚的。
當然,《哪吒2》影片仍正在熱映中,最終票房暫未得知,不過可以簡單測算:以燈塔專業版AI預測的95億元為準,按照電影票房分配一般原則,投資方獲得約40%的票房分賬,若與導演餃子的公司五五平分,分賬比例為20%,光線傳媒可分賬約20億元。
而這約20億元的營收將主要體現在光線傳媒2025年一季度業績中,創造光線傳媒上市以來最好的一季度營收表現——超過2023年全年乃至2024年度營收。
2023年,光線傳媒營收為15.46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光線傳媒營收14.42億元,同比增長53.37%;凈利潤4.61億元,同比增長25.08%。
票房營收之外,《哪吒2》的相關衍生品亦將貢獻增量業績。
《哪吒2》上映前,蒙牛和光線傳媒便制作了聯動廣告作為映前彩蛋,光線傳媒還與泡泡瑪特、集卡社、Fun Crazy等多家趣玩周邊品牌合作。根據央視財經報道,《哪吒2》合作消費品牌達12個,其中9個為衍生品合作。
例如,泡泡瑪特與《哪吒2》聯名推出的“天生羈絆系列”手辦盲盒于1月30日22:00線上發售,1月31日線下發售。盲盒一經上線后便受到熱捧,目前線上已售罄,發貨已排至4月20日后。
不穩定的動畫質量,
十年的“中國迪士尼”夢
光線傳媒于1998年成立,其血統里原本不包括電影,而是電視節目制作,直到2006年光線傳媒才以中小成本電影為切點涉足影視領域,但其自身仍是依靠電視欄目制作與廣告賺錢。
轉折點發生在2012年,光線傳媒與首次做導演的徐崢合作《泰囧》,該影片僅已幾千萬投資斬獲了12.7億元的票房,刷新了當時的票房紀錄的同時,也開啟了光線傳媒的電影模式——依靠啟用新導演新演員,用低成本博取高回報。
也是在如此模式邏輯下,光線傳媒開始涉足動畫電影領域,畢竟動畫電影不需要付給演員片酬,利潤率高,同時也容易系列化。
2013年,光線傳媒通過投資《大魚海棠》、收購制作出《豬豬俠》《果寶特攻》的藍弧文化等形式正式涉足動畫電影。
2014年,光線傳媒推出的兩部動畫電影《賽爾號大電影4:圣魔之戰》《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票房都沒能過億:《賽爾號大電影4:圣魔之戰》累計票房六千二百萬,《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票房六千萬。
接連的失利讓光線傳媒有些“難以抉擇”,好在當年《大圣歸來》奪得9.54億的票房讓光線傳媒再次看到了動畫電影的潛力,其也順勢成立彩條屋影業,簽約優秀的動畫導演,且大規模投資有潛力的動畫公司,開始展露出在動漫領域圈地稱王的野心。
不過,因彼時的國漫還并未建立成熟的行業生態,《大圣歸來》后光線傳媒鮮有佳作。
2017年,光線傳媒出品的自主分級成人向動畫電影《大護法》,累計票房僅8000萬元。2018年上映的《大世界》雖然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但累計票房僅260萬元,同年上映《昨日青空》也只拿下了8000萬元票房。直到2019年,《哪吒1》的上映光線傳媒才算得上在動畫電影上真正實現低成本博取高回報。
根據報道,《哪吒1》以超過50億元票房,將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按照光線傳媒2019年發布的公告,彼時票房成績已超過8.99億元的《哪吒1》,給其帶來2.03億元-2.43億元的票房收入。以此測算,最終擁有50億元票房的《哪吒1》,給光線傳媒帶來的營收超過11億元,約占當年光線傳媒營收的四成。
作為《哪吒1》的續作,《哪吒 2》的成功無疑驗證了光線傳媒在系列動畫電影制作的領先地位,而這主要來自三方面:
故此,可見光線傳媒業績起伏明顯。
2019年,光線傳媒營收達28.29億元,2022年降至7.55億元,2023年漲至15.46億元。歸母凈利潤波動更為劇烈,2019年9.48億元,2021年和2022年連續虧損,2023年扭虧為盈至4.18億元。
參考資料:
1.《哪吒登頂,帶飛光線》,財經天下WEEKLY
2.《當姜子牙遭遇中年危機》,人物
3.《9天票房超60億,《哪吒2》為什么能行?》,財經雜志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