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環保公益紀實節目《一路前行》第二季正在東方衛視熱播。開播以來,大眾跟隨胡歌、劉濤、陳龍、劉詩詩、袁弘、林一、王昱珩、胡冰卿、韓李李以及“科普向導”張辰亮等環保行動者的足跡,見證一個個守護自然的動人故事。
節目以藏狐、水獺、布氏鯨等珍稀物種為線索,串聯起高原、海島、雨林等多元生態場景,展現出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壯麗畫卷。截至目前,該節目CVB收視連續7周位居衛視專題節目第一,CSM35城收視0.72;在觀眾構成上,15-34歲年輕觀眾比例超30%,大學以上學歷觀眾占比超43%。“胡歌陳龍小亮尋找消失的獺”等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
作為兩季《一路前行》的發起人,演員胡歌近幾年看到,環保主力軍正變得越來越年輕化、專業化。因此在籌備第二季時,他主動聯系了科普UP主“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即中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中心主任張辰亮,通過邀請科普博主的加盟,讓本季《一路前行》更顯年輕化。
從藏狐的隱秘行蹤到布氏鯨的尾波蹤跡,節目以“科學+藝術”的敘事手法,將觀眾帶入自然生靈的生存現場。在青海玉樹的嘉塘草原,“網紅動物”藏狐的靈動身影揭開了其作為“傘護種”的生態價值;在浙江金塘島,胡歌、陳龍、劉詩詩跟隨生態組織尋跡水獺,發現了發達工業體系和野生水獺共存的秘密;在廣西北海潿洲島,環保行動者們記錄下五彩珊瑚的“退化危機”,在出海觀測布氏鯨的旅程中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緊迫。“在潿洲島,我第一次知道鯨魚可以在海面上踩出‘腳印’。人踩腳印是往下踩,鯨魚生活在我們下面的次元,所以是往上踩,想想真奇妙。”張辰亮說。
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里的夜觀探秘之旅中,胡歌等人還偶遇了雨林中的巨擬葉螽、麗棘蜥等物種,震撼于雨林生態的復雜與瑰麗。“熱帶植物園有一種很神奇的氣場,我們每個人越往雨林里走,身體里的孩子氣就越盛。看到神奇物種之后第一時間想到什么,就一股腦地全說了出來,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好像都會做回孩子,眼睛里都閃著好奇、探索的光。”胡歌說,“換一個視角、換一個距離去觀察慣常認知下的東西,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美。”這種對自然之美的全新認知,最終也將召喚出公眾踐行環保理念的行動本能。
年輕的環保主力軍也是本季節目關注的重點。跟隨鏡頭,大眾得以看到不同的科研工作所從事的工作與價值。嘉塘工作站的環保工作者,通過監測藏野驢等動物的數量和食譜來評估草原生態健康;中國農大的李彥明教授在潿洲島推廣了“肉夾饃堆肥法”,將廚余垃圾轉化為肥料,實現零廢棄和良性循環;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標本修復師楊穎數十年如一日修復蟲蛀標本,熱帶森林生態重點實驗室化學生態研究組研究員汪正威則為無刺蜂打造了“理想花園”。
節目組介紹,除了專業的科研工作者外,《一路前行》第二季也記錄了一些樸實無華的環保守護者的身影,“比如潿洲島環島咖啡館的店主,推出‘憑2.5kg垃圾換一杯咖啡’的活動,鼓勵游客和居民參與海灘垃圾清理,亦或是生態藝術家用畫筆記錄下自然之美,為自然科普事業貢獻藝術能量,這些環保愛好者用各自擅長的方式踐行著環保理念,他們的出現則讓環保落地在更廣泛的公眾層面”。
在胡歌看來,踐行環保理念不是“自找麻煩”,也不應該被視為一種負擔,環保可以融入方方面面。“它可以是一門生意、一種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種藝術的呈現。它甚至可以是一種時尚,如果你是一個對環境友好的人,這就是一種很酷的生活方式。”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