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四溢的百年花市、人潮熙攘的非遺街區、技藝高超的匠人工坊……在廣州蹲點采訪的一周,記者真切感受到濃濃年味兒中,傳統與現代的交織、文化和經濟的共榮。尋著文脈、沉浸花香、步履不停,我們將筆尖和鏡頭對準具有經濟張力的文化場景,探尋廣州春節經濟與文化的活力密碼。
作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消費場景,記者深入西湖花市蹲點采訪,和商家、消費者深入交流,向“會算賬”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請教,傾聽春節期間百年花市、文創產品背后有生命力的經濟故事。
西湖花市蹲點結束已是凌晨,打車返程時,司機丁官林與記者攀談起來:“咱們的非遺花市熱鬧吧?我們一家每年都來拍照打卡。花市越辦越好,日子也越過越旺。”質樸的話語流露出自豪與滿足。
在廣繡工作室,一位游客反復查看廣繡商品。從提出價格質疑,到親身體驗后認同廣繡藝術價值,記者見證了這位游客對非遺產品“路轉粉”的過程。這說明,中國非遺文創產品不僅要保持源遠流長的精氣神,更要時刻緊跟市場需求和消費者期待,不斷調整營銷策略,才能歷久彌新。記者發現,不少企業正打通上下游鏈條和海內外市場,引入AI、大數據等新技術,以經濟與科技賦予非遺新動能。
從除夕夜熱鬧的鮮花檔口,到海內外熱銷的非遺文創,隨著廣州花市品牌與文旅、科技深度融合,百年花市傳承不息、創新不止。每個人宛如穿越時空之門,沉浸于豐富多元的文化消費場景中。這背后,既得益于相關政策對文化與經濟的支持和推動,也反映出商戶與消費者對未來的好日子充滿信心。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文化新業態繁榮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助力消費新活力加速釋放。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