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想要感受最濃的年味,北京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是你不能錯過的打卡地。每逢周末,這里每日發布的1.5萬張門票就預約一空,寒風中的長隊見證著展覽的火爆——“過年——春節主題展”一開幕,便成為市民與游客的心頭好。走進展館,仿佛提前置身于熱鬧的街市,感受著回家團圓和五彩燈會的美好場景。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凝聚著濃濃的年味,“過年看展,得看國家級審美!”觀眾的贊嘆,讓這一大展的熱度不斷飆升。
在整個展覽的“C位”,是一個龍船形狀的花燈,它是浙江樂清首飾龍,出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順奎之手。花燈長5米、寬2米、高3米,由4層樓閣組成,四周貼飾精美絕倫的樂清細紋刻紙,龍身上有80多個亭臺樓閣、近300個綢緞制成的古今人物,濃縮了《西游記》《白蛇傳》《封神榜》等經典故事。一旁的山西懷仁旺火“熊熊燃燒”,預示來年旺氣沖天。許愿的觀眾自發組起了隊伍,搭著前面人的肩膀,歡快地圍著“火堆”左轉三圈、右轉三圈,祈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廟會街市琳瑯滿目,展現上海非遺特色的“滬上風華”館自開展以來更是人潮涌動。館內展示了一系列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包括“百年上海傳奇大師”褚宏生始創的中式服裝品牌、華興富的撕紙藝術作品、柯少軍的海派玉雕、任剛的沉香香品、柳玉成的藥斑布玩偶掛件、陳文奎的絨繡皮包、李子木的海派陶瓷、姜修宜的海派年畫,全方位展示了上海非遺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
展覽敘事從冬至開始,至元宵節結束。辭舊迎新單元主要描繪以臘八節為重要標志的忙年階段,有冬至數九的消寒圖,有臘月迎新的京西太平鼓,有春官親自送出的祝福和年歷,有立春之日鞭打春牛勸耕農忙的儀式,有鮮花裝點豐富年貨的花街。歡聚祝福單元主要講述除夕夜祭祖守歲、闔家團圓,春節開始拜賀新年、走親訪友的內容,走進貼有嶄新桃符迎接游子歸來的院門,有追思祖輩不忘祖德的家規家訓,也有歡聚一堂融匯親情的年夜飯桌。樂歲弦歌單元主要展現元宵節時龍舞獅躍、游園賞燈,以及各地民眾載歌載舞的熱烈歡慶景象,各地精選的花燈亮起,將展廳映照得燈火通明。
登上二層觀景廊道,熱鬧景象盡收眼底,盡情歌舞的鄉村春晚中,安塞腰鼓打出新年的歡騰,沉浸式的煙火影像讓人流連忘返。各地民眾歡度春節的照片墻上,洋溢著中國人歡度佳節的笑顏,“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相關內容,更是點題展覽。
展覽以春節的重要時間節點為線索,以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和諧為主題線索,勾畫串聯起與春節相關的不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融入不同地區各有特色的節日習俗、還原當地百姓的生活場景為基本設計理念,通過300余件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關作品的展示以及展覽期間多場次的展演互動,全國各地的觀眾都能在展覽中體驗回家過年的親切感受。
展覽將持續到3月2日。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