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齡僅24周,出生時體重650克,身高約24厘米、只比成人巴掌長一點。經過武漢協和醫院90余天救治,這名“巴掌寶寶”順利出院。至2月13日,孩子已滿100天,體重正常、發育良好。
30歲的武漢市民吳琳在2024年懷上二胎。孕22周左右,吳琳因先兆早產、感染等原因來到武漢協和醫院產科保胎治療。堅持到孕24周,吳琳出現胎盤大面積早剝,無法繼續妊娠。產科醫生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吳琳誕下一名男嬰超超。
一般來說,胎齡未滿28周的寶寶稱為“超早產寶寶”,體重低于1千克的又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寶寶”。這類嬰兒出生時體溫調節中樞、神經、呼吸、消化等重要臟器系統發育不成熟,出生后將面臨重重險阻。
超超出生時,皮膚薄如蟬翼,血管細如發絲,胳膊比成人手指還要細,無法自主呼吸。在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醫護人員采用逐步降級氧療方式,由有創呼吸機至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再到高流量給氧、空氣混合給氧,幫助他順利闖過“呼吸關”。
新生兒生長發育需要營養,護士在超超細如發絲的血管上完成置管穿刺,打通“生命通道”。喂養每天精細到克,從0.5毫升、1毫升到2毫升慢慢增加。超超也非常給力,接連闖過營養關、感染關等關卡。2月1日,住院90多天后,體重增至2.2公斤的超超出院回家。
“我們欣慰地看到一個個早產兒創造生命奇跡,最終重回父母懷抱,讓家庭更圓滿!”武漢協和醫院兒科主任王琳介紹,胎齡24周的超超被成功救活,也刷新該院最低齡早產寶寶救治紀錄。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