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文藝、熱文博、潮非遺——如何叫得更響 傳得更開 留得更久?
回望2024,文旅領域在對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基礎上,大獲創新發展,前景看好:文學IP的影視化改編叫座又叫好,網絡文藝匯入大文藝洪流,“高冷范兒”的博物館成為文旅“頂流”,以嶺南英歌為代表的非遺在海外引發強烈反響……“潑天流量”的背后也有隱憂,年終盤點既是對既往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的思考——
2024年,隨著博物館熱度的持續攀升,“為了一個館奔赴一座城”的現象并不少見,年輕人正悄然愛上“打卡”千年文明。
“文博熱”折射出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需求的迫切。與此同時,參觀體驗不佳、大小館“冷熱”不均、黃牛票猖獗等問題不時出現,也從側面反映了文化服務水平仍有提升空間。
大博物館“比菜市場還擠”
每逢暑期出游旺季,博物館必然會迎來一波長達兩個月的參觀熱潮。相比以往,2024年這種趨勢更加顯著。進入7月后,各大博物館開啟“人從眾”模式,觀眾的參觀熱情與博物館的承載量一樣直逼峰值。
以被網友稱為“史上最難預約”的陜西歷史博物館為例,其館內最大承載量為1.2萬人次,但每天在網絡上搶票的卻高達60萬人次。
不止暑期,“放票即秒空”“一票難求”幾乎已經成為陜西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的預約常態。
進不了館的觀眾直呼預約難,抱怨“預約門票堪比搶春節火車票”,成功進館的觀眾也不輕松,感嘆“博物館比菜市場還擠,不知道是看人還是看文物”。
為應對暑期客流高峰,2024年暑期全國多家熱門博物館宣布延長開放時間、部分時段免預約入館,使出“渾身解數”緩解預約難的問題。
廣東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夜間開放,國家二級以上博物館每周原則上不少于1次,并對學生團體的預約名額進行適當傾斜;包括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內的上海5個博物館實行周一不閉館,部分博物館實行錯峰閉館等措施;全國各地多家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更多觀眾得以享受“文化納涼”……
曾經“高冷范兒”的博物館如今成為文旅“頂流”,觀眾的熱情值得用心呵護。增加入館名額可以更大限度地滿足參觀需求,然而,博物館的承載量始終有限,觀眾越多意味著參觀體驗越差。在供需不平衡的現實情況下,如何平衡博物館的人流量和觀眾的參觀體驗,新的一年即將來臨,這需要博物館管理者繼續努力。
抓住“文博熱”風口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在觀眾參觀熱情高漲的情況下,為數眾多的中小博物館觀眾寥寥,“博物館熱”的背后是“冷熱不均”。
國家文物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國備案博物館近七千家,其中70%都是中小博物館。作為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博物館要抓住“文博熱”的風口,才能實現出圈出彩。
正如美國著名博物館學者喬治·布朗·古德所言:“博物館不在于它擁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資源做了什么。”雖然中小博物館在藏品數量、運營經費、人才隊伍等方面都難以匹敵大型博物館,但是特色鮮明、多元活潑卻是它的優勢。
或許可以從2024年幾個“破圈”案例得到一些啟示——
立足豐富的秦簡牘資源,湖北云夢縣博物館對展陳進行了提升改造。“簡牘圣地——云夢出土秦漢簡牘展”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前往“打卡”;
作為首批8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青州博物館注冊了自己的文創品牌,依托鎮館之寶等文物IP現已經設計推出了200多種文創產品,被觀眾譽為中國縣級博物館的“天花板”;
作為廣東省境內唯一一座“海事”專題博物館,廣州海事博物館以小人物的故事為切口,推出原創展覽“遇見黃東:一個清代廣州‘事仔’的大世界”,令參觀者產生共鳴……
可以預見,中小博物館要想續寫“文博熱”,還應該實現細分領域的精耕細作,立足本土文化,在“精、特、新”三個字上做足文章。
1、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觀眾突破100萬人次
正在熱展的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開展四個多月接待觀眾總數突破100萬人次。
2、南海水下1500米“寶藏”首次亮相
“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9月在中國南海博物館開幕,沉睡在深海1500多米、歷經500多年的兩處沉船遺址出水文物首次公開亮相。
3、全國各地博物館陸續實行免預約參觀
暑期開始,國家文物局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實施預約機制。據統計,全國6833家博物館,除了一些熱門博物館外,大多數都取消了預約機制。
4、殷墟考古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
位于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這是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
5、國博文創一“冠”難求
上市三個月,賣了近8萬個,帶火同系列文創銷售總額突破1000萬元……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原創鳳冠冰箱貼成功“出圈”,是近20年來該館當之無愧的“銷冠”。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本站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